首页
产品中心
因朵服务
部署方案
案例展示
新闻动态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NEWS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档案工作服务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

时间: 2024-09-15 08:30:54 浏览量:560
字号:
分享到:

文化遗产保护是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由于保护主体、技术手段不同,导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档案信息资源缺乏系统和规范、开发利用程度远远不够等问题。基于此,档案工作应充分发挥自身在信息分类与加工、收集与存储、统揽与协调方面的优势,服务文化遗产保护。

加强宏观指导和总揽协调

加强宏观指导和总揽协调,不断提升文化遗产信息收集保存的科学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所称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从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科技等方面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可见,档案部门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遗产历史记录保护工作,既是档案部门的法定责任,也是文化遗产建设的现实需要。有学者统计,2020年,全国共有来自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6个不同级别的档案机构参与非遗保护,其中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档案机构,14个地市(州)级档案机构,26个县(县级市、市辖区)级档案机构。总体上看,参与非遗保护的档案机构数量较少。但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颁布实施,档案部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命已不容忽视,档案部门要随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将文化遗产信息源的挖掘、组织、加工纳入档案建设总体规划,并统一制订文化遗产信息资源保护规范性文件,尤其要和文化主管部门沟通,加快建立文化遗产分类标准,加强对文化遗产信息资源挖掘、组织、加工的指导和监督,不断提升文化遗产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和运用的科学化水平。

加强技术指导

加强技术指导,既要确保各类文化遗产信息源的采全率、采准率,又要确保各类文化遗产信息科学分类、及时归档、科学存储。针对目前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分散管理、多头管理的问题,要加强技术指导、拓展收集空间、畅通收集渠道,在完善区域档案管理体制机制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标准,确保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的规范性、科学性。一要加强技术指导,促进规范性建设。要借鉴现有档案的建档方法,加强文化遗产档案建设,在“依项建档”“依人建档”的基础上,按照档案管理中的“来源原则”“全宗原则”设置二级类目与编号,并对“项”“人”下的信息资源进行详细划分,设置三级、四级类目与编号,通过分类指导,实现文化遗产档案建设的规范化。二要畅通信息收集渠道。参照现行档案收集办法,及时收集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资源,确保文化遗产档案信息资源及时得到收集存贮,并根据实际情况,将现存于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中的非遗档案收集起来,实现非遗档案的集中管理。信息技术背景下,档案管理系统的归档文件及数据将由电子档案预归档平台通过数据接口进入档案系统,因此,要充分发挥各类平台的优势,建立现代化的档案信息收集渠道。三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文化遗产信息数据库建设。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提出:“完善档案制度,制定非遗档案和数据库建设标准和规范。加大对非遗有关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以及实物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数字化处理,充分运用非遗调查记录成果,完善非遗档案和数据库体系。”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在非遗保护措施中,把建立非遗档案和数据库放在重要位置,说明非遗建档和数据库密不可分。因此,加强文化遗产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就要充分运用先进的数据技术,加强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完善资源库体系,形成以数据库为主体的存贮模式。

加强平台建设

加强平台建设,广泛推广文化遗产的价值。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在新媒体环境下,档案信息组织不再仅仅局限于二次信息,而是扩展到全文内容、图形图像、声音、影像等一次信息,并且将档案的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存入数据库、信息库、知识库,档案信息组织从信息单元层面延伸到知识单元层面,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就会由单一的信息价值上升到知识价值。因此,针对文化遗产档案信息资源重保管轻开发利用的问题,档案部门要充分发挥平台优势,通过各种现代媒体,推广文化遗产。一方面,要大力加强网络平台、专题网站建设,通过系统设计,建立起以先进数字技术为基础、具备完美展示功能的资源平台,既方便查询,又促进文化传播。另一方面,通过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平台力量传播文化遗产,通过“特色资源推荐”“文化遗产微博”“免费电子杂志”等形式主动向公众推送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吸引民众广泛参与,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同时,通过数字技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档案材料转化为数字形式,实现全球传播和共享。

提升数字技术水平

不断提升数字技术水平。当前,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技术手段,档案工作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必须以先进的数字技术手段作支撑。因此,在数字技术广泛运用的大背景下,将传统的纸质档案进行扫描存档、建设专题数据库,利用图文、音视频记录、保存文化遗产,已成为最基本的技术手段。而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会从根本上改变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同时,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新技术、新手段。特别是利用VR、AR技术对非遗进行存档和保护,打破了时空限制,让更多人能通过更加生动的方式了解非遗的魅力。因此,档案工作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一方面,要加强数字技术的推广工作,切实把数字技术和文化遗产档案信息收集结合起来,创新档案信息资源收集方法途径,确保非遗档案信息资源高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学习,每个工作人员都要具备一定的数字技术水平,绝对不能把服务停留在数字技术外包上,否则,无法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尤其是数字化保护的质量

文章来源:节选自文化产业期刊2024(26)档案工作服务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作者:李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