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水利工程档案如实记录工程建设全程,涵盖立项、可研、设计、施工至竣工验收各阶段资料,是工程质量评定、验收及后续运维管理的关键依据与宝贵资源。然而,当前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单位轻视档案管理,人力、资金投入匮乏,档案管理人员常为兼职且专业素养欠缺,难以胜任科学分类、整理与信息化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制度陈旧,基层部门多机械套用国家规范,未因地制宜制定细则,缺乏完整管理程序,致使各环节管控失效。此外,信息化进程滞后,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工程规模扩张引发的信息需求增长。
本研究探寻创新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路径,剖析现存问题根源,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提升档案管理整体水平,确保档案在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中充分发挥作用。
一、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理论基础
1、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
真实性:要求水利工程档案精准反映工程实况。为此,必须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对每一项档案记录严格把关,保证数据准确,并强化工程管理人员的档案培训,筑牢档案真实意识,规范档案记录流程。同时,全方位监督档案形成全程,明确各参建单位技术与管理人员为归档直接责任人,在岗位变动时妥善交接文件材料,监理工程师严格审核施工单位归档材料并签字确认,从多环节确保档案内容可靠
完整性:确保档案无遗漏地记录工程各环节。立项阶段,全面收集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奠定决策依据基础;施工阶段,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整理施工评定、质检报告、日志、签证单及隐蔽工程检测验收资料,项目法人强化监督指导,总包单位负责分包资料汇总;竣工阶段,细致整理监理检验、竣工验收及试运行资料,项目法人主导绘制竣工图,构建档案跟踪收集机制,依项目周期长短灵活采用追踪或分阶段收集方式,防止档案缺失。
系统性:档案依逻辑有序整理归档,便于检索利用,保障档案管理高效运行。
2、档案管理的规范标准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受一系列国家与行业标准规范约束。《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明确档案管理职责与要求,贯穿工程建设各阶段,构建全流程管理框架。《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详细规定档案验收组织、条件与评分标准。
《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11822—2008)规范文件材料收集整理标准。归档图纸依《技术制图复制图的折叠方法》(GB/T 10609.3—2009)统一折叠。《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明确相关单位档案保存原则,项目法人可依实际细化归档范围与分类方案。
实际执行标准时,难点频现。部分单位对规范标准认知浅薄,需强化培训提升管理人员专业素养。部分参建单位参与工程建设出现协调难题,易造成档案格式内容混乱,项目法人应强化监督指导,明晰各方责任,构建沟通协调机制化解问题。现行规范标准常滞后于工程技术创新,需持续研究探索,助力标准修订,鼓励单位创新管理,兼顾规范与效率。
二、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档案不完整
档案不完整是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突出症结,诱因多元。部分单位忽视档案管理,未将其融入工程关键环节,致使档案收集迟滞、残缺,中小型工程尤甚,受资金与参建单位资质限制,施工资料编制关键阶段资料缺失严重。工程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人员流动频繁,交接不畅易导致档案遗失,施工外包,原件获取艰难。档案管理制度、收集整理归档要求、监督考核机制等存在不足,加剧档案散失风险。
档案缺失严重阻碍工程建设与运维。建设期间,施工质量评定资料失准、缺失,令工程质量评定失据,危及进度与安全;运维阶段,档案不全使工程扩建改造设计依据匮乏,阻碍工作推进,增大工程管理难度与成本,降低工程综合效益。
格式不统一
档案格式混乱是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又一难题。参建单位未立足工程特性构建管理体系,编制表格格式与纸张规格杂乱无章,后期管理查阅困难。中小型工程参建方档案管理能力不足,常沿用旧版表格,影响档案规范性与专业性,加剧整理归档难度。
针对上述情况,工程伊始即应构建完备管理细则,依规定严格规范施工资料收集流程,统一表格与纸张标准。参建各方厘清职责,协同制定统一的施工资料编制格式。强化相关人员培训,提升业务能力,以职责明晰、规范构建与培训强化协同发力,实现档案格式统一,优化管理效能。
三、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管理策略创新
1、信息化管理
专业档案管理软件功能强大、优势显著。分类层面,依工程阶段与文件类型智能自动分类,精准区分前期文件、设计图纸、施工资料、监理记录等,大幅提升档案检索精度与速率;编目环节,自动生成规范目录信息,确保一致性与完整性,批量处理功能节省大量人力时间成本;数据安全保障上,先进存储与备份技术守护文件安全存储与快速调用,权限设置与修改记录功能严密防范文件篡改丢失,保障档案完整可溯。
数字化档案建设对水利工程管理与信息共享意义非凡。借助扫描、拍摄设备将纸质及多媒体档案数字化转换,优化存储查询体验,如南四湖工程数字档案建设成效显著,有力推动工程数字化交付与高质量发展。电子档案数据库搭建实现内部高效查询借阅复制,加速信息共享,为工程全生命周期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在水利水电工程实践中,档案管理系统操作简便,集成管理与交接存档流程,显著提升管理效能。
2、全过程管理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全程贯彻全过程管理理念至关重要,各阶段任务明晰且需各方协同联动。
立项阶段聚焦收集项目规划、可研报告等文件,完整呈现项目背景、目标与可行性分析。设计阶段着力管理设计文件,确保设计档案精准完备。施工阶段严抓施工评定、质检报告、日志、签证单及隐蔽工程资料收集整理,施工单位依规及时归档,如实反映工程实况。竣工阶段全力整理监理检验、验收及试运行资料,项目法人主导竣工图绘制与资料整合,保障竣工档案完备可靠,有力支撑后续运维。
构建各方协同工作机制是实现全过程管理的关键。项目法人居中统筹,于招标、合同环节明确档案管理细则,监督协调各方工作;勘察设计单位精准提供设计文件并实时反馈变更信息,紧密配合施工;监理单位全程监督施工档案管理,严格审核签字,督促整改问题;施工单位落实专人专责,将档案管理纳入施工流程,确保资料及时完整归档。各方协同发力,提升档案管理质效,为工程建设运维筑牢保障。
四、结语
本研究依据真实性、完整性、系统性原则,借严格审核、过程监督、跟踪收集等举措夯实水利工程档案质量根基,深入剖析现状问题,虽现有模式有一定成效,但目前仍存在一定问题。通过创新提出信息化与全过程管理策略,软件应用与数字化建设提效信息处理与共享,全过程协同管理保障档案管理精准高效,凸显档案管理对水利工程建设运维的关键支撑。
文章来源:治淮(期刊)202503,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